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 > 阅读资料 >
手机站 招考信息 历年真题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QQ交流 公益讲座 直播课

2018泰安教师招聘备考: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学启示

2017-12-31 09:26:39 来源: 泰安中公教育

编辑泰安教师招聘QQ交流群编辑2018泰安教师招聘笔试辅导简章

编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课程编辑泰安教师考试公众号taoffcnjs

考情:反向选择:给你一段话,判断是那种规律。

例如:1,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D.个体差异性。

2,人的语言、思维的发展都分别存在着关键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我们说教育的本质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并且同时人的身心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利用好这些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一)具体表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例如:儿童的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上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遵循着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这是一个不可逆也不可跨越的过程。

例如:一个小孩儿,是先学会爬然后才学会走的;你怎么能够要求一个连走都不会的孩子去跑呢?是不可以的,对吧,所以,个体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的。

(二)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内容和方法)

(一)具体表现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例如: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进行统一教学的行为就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的特点。

大学时,有一次小明在做家教,学生问,老师这道几何题怎么解;小明一看,哇塞,这么简单!直接把图补充完整,不就是个圆,再用圆的定理不就完事了!学生看了看,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瓜,说:“老师俺们好像没学过,圆还有这样的用法阿!” 这就是没有把控住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年级,所学知识不同。

(二)教学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速度,快慢,早晚)

(一)具体表现

一是:个体内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同一机能不同速(比如:身高、体重在初生儿与青春期阶段发展迅速,而在后续阶段发展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同机能不同步(比如:王阳明五岁就可以默背大量古诗,但他说话却结结巴巴,说明他的记忆发展较好,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较慢。)

例如:初生儿与青春期是人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

(二)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学记》中有一句:“当其可知谓时,时过而未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的就是关键期的重要性。


关注泰安中公教育微信ta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责任编辑:taoff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近期主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