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手机站 招考信息 历年真题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QQ交流 公益讲座 直播课

2018山东事业单位统考公基备战:浅谈科举制度

2018-01-18 19:30:58 来源:

编辑泰安事业单位考试备考QQ交流群:点击加入微信号taoffcnsydw2018泰安事业单位课程

编辑2018泰安事业单位统考专题2018泰安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1月上】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会经常考到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谈一谈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虽各个朝代考试的程序不尽相同,但都区别不大,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一.童试

也叫“童生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级考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穷秀才就是这一类,因没有资格做官,所以并没有什么太高的社会地位。

二.乡试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级考试,生员参加。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三.会试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当然这个“会元”不是我们现在的“会员”,现在的会员一般只用每个月充值十几二十块钱这么简单,古代能考取会元的人那肯定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毕竟能在国家级考试中夺得第一。

四.殿试

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贡士参加,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淘汰的情况。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但是我们会发现,一般连中三元者我们不熟悉,反而历史上很多名落孙山的名士我们会更加熟悉。

例题

1. 科举制度始于( )。

A.北周

B.东汉

C.唐朝

D.隋朝

【答案】D。解析: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故本题答案为D。

2.(多选)古代科举考试有“连中三元”的说法,那么“三元”需通过( )。

A.乡试

B.会试

C.殿试

D.朕试

【答案】ABC。解析: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故本题答案为ABC。

 

点击关注>>泰安中公教育

考情天天知 活动早知道

关注泰安中公教育事业单位微信taoffcnsydw,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更多信息请访问泰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8山东泰安事业单位考试重要流程点
招考公告 职位表 公告解读 报考指南
报名入口 报名统计 招录专题 考前答疑
公众号taoffcnsydw 备考QQ群 笔试课程 网校课程
关注泰安中公教育微信号(taoffcnsydw),随时随地掌握事业单位相关资讯!

 


关注泰安中公教育微信ta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责任编辑:taoffcn)
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近期主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