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时事政治 >
手机站 招考信息 历年真题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QQ交流 公益讲座 直播课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寒门博士之死,请严查滥权的高校导师

2018-01-23 09:30:52 来源:红网

编辑点击加入2018山东泰安公务员考试QQ交流群泰安中公教育备考QQ群微信号taoffcn

编辑2018山东省泰安市公务员考试专题2018山东省考笔试辅导简章

在公务员考试中,命题人历来是倾向于结合时政热点命题,因此考生要及时了解当下时事。为帮助大家积极备考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泰安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近期时政热点,希望考生能学习掌握。泰安中公教育预祝各位考生考试成功! 

杨宝德,这位来自湖北农村的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2017年12月25日在灞河溺亡。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其女友在网上发表了题为《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的文章。记者获得的聊天记录显示,导师周教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在学术的江湖,杨宝德之死揭开的是或许另一种权力滥用的明规则。

有案可稽的疑似线索里,刻画出一个叫人匪夷所思的导师形象:早上要去停车场接,拎包送水;还要陪酒吃饭、逛超市,帮她家打扫卫生,喝醉后还得陪打麻将……博士生一年级下学期,周教授甚至让杨宝德考虑给自己熟人的女儿做家教。她在短信中说,“我觉得你现在没有什么太忙的事,一周如果给她辅导3次,每次2个小时,100元/次,这样对你来说轻松也能挣些钱补贴一下。”这些早就悖逆了师生关系底线的权力压榨,作为学生的杨宝德有一丁点拒绝的权利和自由吗?

除了逆来顺受,大概别无退路。实名举报?别做梦了,这就跟医生举报医药代表、职工举报老板一样破釜沉舟,除非你当真不想干了。换个导师?更是天方夜谭,大家都在一个熟人版图上,你想换,谁敢收呢。干脆不读了?十年寒窗苦,熬了这么久,让一个农村孩子放弃博士学业,估计跟杀了他也没什么区别。

虽然很难证明这种扭曲的师生关系与杨宝德之死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但于情于理来说,让一个很有学业抱负的男青年cosplay“男仆、家佣、家教”等多种私人角色,这不是权力任性是什么?联想到北航陈小武教授与对外经贸大学薛原教授的桃色事件,再联想到学术界顶级期刊的《Science》杂志在其官网上发表的《博士生们面临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阴郁诡谲的师徒关系,在中国高校顶尖人才培养图景中,还算是小概率的偶然吗?

两重错误,昭然若揭。第一,是身份错位。封建年代的传统师徒关系,才是人身依附之下的伦理关系。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因此,“投师”才成为“学艺”的逻辑前提。可现在的什么年代?堂堂的国字号重点大学,师生关系弄得像私塾一样,高校治理体系散发出怎样的可疑气息?

第二,权利救济错位。导师与学生之间,“指使”总有边界。像周教授这样无法无天的颐指气使,固然是少数;但值得反思的是,在制度救济的通道里,我们给杨宝德留下一条生路了吗?答案恐怕未必乐观。学生成了导师的小工、成了导师的廉价劳动力,甚至沦为各种工具和道具,在眼下的高等学府或科研机构,还算少见少闻吗?福柯的“权力系谱学”里,提出一个基本的论点:一个人的权力之恶,能隐射一个权力失控的图谱。在博士培养等权力较为“自由”的师生关系中,如果导师在制度上处于“失控”状态,其性格必然乖戾、其脾气必致嚣张、其作为必会失衡。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高校治理结构中,严肃调查那些滥权的导师、并将其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这才是止歇悲剧的治本之策。杨宝德之死,或许才有正面的价值。

文/邓海建

 

点击关注>>泰安中公教育

考情天天知 活动早知道

关注泰安中公教育微信ta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更多信息请访问泰安公务员考试网


关注泰安中公教育微信ta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责任编辑:taoffcn)
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近期主推课程: